close

  2013年加強版限娛令出台後,今年各大衛視的“引進模式”被限製為一檔節目,所以,今年伊始,各大衛視便通過拼投入、比明星、賽創意,取代原來的“拿來主義”。相對於往年“綜藝春歇期”而言,今年第一季度的綜藝節目市場如同“打了雞血”一般,呼呼啦啦冒出30多個新“面孔”。據傳,第二季度也有20餘檔綜藝節目蓄勢待發。熒屏繽紛多彩起來,觀眾卻“不舒服了”:他們對《中國喜劇力量》和《我為喜劇狂》“傻傻分不清楚”,對同類型節目大喊“審美疲勞”。是觀眾不領情嗎?綜藝節目百花齊放的局面並沒形成三足鼎立或八仙過海的收視格局。相反,同質化節目扎堆涌現、山寨版節目層出不窮的亂象,讓30多檔綜藝節目如過江之鯽,反響平平悄然無聲。的確,綜藝節目天天都有,並不等於綜藝節目已經繁榮了,而有可能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熒屏競爭的混亂與無序。當下的市場不乏活力,但缺乏秩序,新的綜藝節目競爭局面下,要想更好地吸引觀眾的眼球,不是靠模式創新的速度,而是要靠電視人的誠意。東方今報記者 李昌一鍵分享到【網絡編輯:鄭國鋒】【打印】【頂部】【關閉】
     (原標題:2014綜藝節目首季度收視報告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o15eoqaq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